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Land Art 的種類(3/12報告進度)

在圖書館裡我終於找到一本有關「地景藝術」的專書
當中,作者將地景藝術做了更詳細的分類
並且為這些類型下了優美的標題

〈類型一〉在大地裡的姿勢
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瓦特‧德‧馬利亞《拉斯維加》、麥可‧海札《雙負空間》、丹尼斯‧歐本漢《打烙印的山》、羅伯特‧史密斯遜《螺旋狀防波堤》
◎這些藝術家在大地留下誇張的記號,其作品大都源自極限主義,在風格形式上則有抽象表現主義傾向出現。
◎這些作品的尺寸,使得他們必須在特殊地點創作。
◎這些藝術家對大地的態度,多少帶有對自然掠奪衝動(畢卡索:自然的存在就是要被掠奪!)但事實上他們是以某些超越的感覺來面對自然,利用現代世界的語言來接觸自然。

 
〈類型二〉在大地中的展開
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羅伯特‧莫里斯的《觀察台》、羅伯特‧史密斯遜的《不完整的圓》、《螺旋形山丘》。
◎這些作品仍保有一種野心、大規模的形體、幾何式的組成結構,且因作品尺寸的關係,也都能與它們特殊的地點達到臻善的結合。
◎這些半建築式的結構,可以和古代及部落的紀念碑相比;都在尋找被自然諸神保護的渴望,表達其信仰及視覺上的調和。
◎在其作品裡,都具有戲劇性形式語言、因襲的外表、早期典型的神秘感。如愛麗絲‧艾庫克《有窄梯可爬的圓形建築物》,有力的暗示內在空間的存在。

〈類型三〉在大地中的謙遜姿態

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理查‧隆《河裡的倒影》《雕塑留下的潮》和麥可‧辛格爾
◎這類型創作者以優美、謙虛的態度來接觸大地
◎理查‧隆常以樹枝、石頭來創造一種小的或鬆散的幾何形圖樣,企圖將人類創造的幾何形,與自然的雜亂組合並置。辛格爾則綑束蘆葦、樹枝、竹莖,然後將它們至於沼澤區。
◎與史密斯遜相反,對大地採取讓步的方式,將作品視為次於大地之作。

〈類型四〉為自身存在的自然
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徳‧馬利亞《大地之屋》、羅伯特‧史密斯遜的「非位置」、牛頓和海倫‧哈利生的《慢速成長和一個死的百合細胞》、尼爾‧金尼以樹枝完成的雕塑。
◎以原始、未修飾的方式,將自然界中發現的事物置於畫廊中展出。
◎強調真實存在的時間裡,自然過程的發生,幾乎排除了藝術的意識,給自然一種絕對的優先權。
◎這些作品讓觀者置身於出生、成長、再孕育和毀壞之中,與先前類型相反。


〈類型五〉理想化的大地
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漢米其‧福爾敦、亞倫‧森菲斯特
◎為了表達對自然的尊敬,創作時排除了藝術家的角色。
◎漢米其‧福爾敦環遊世界的鄉村,在漫長的旅途中拍攝下一切後,再展出該攝影作品,以毫無個人情感表達的描述他走過的地方。他不直接碰及大地,只有照片的邊緣明示出他曾經在這些景色中。
◎森菲斯特的主要作品是《時代風景》,他在紐約市西百老匯的一個地段上,種植一些在以前紐約市曾存在的森林地帶中,可以發現到的數或灌木叢。
◎福爾敦、森菲斯特並不泛論大地或空間。無論在任何地方,該地的特色和外觀才是最重要的部分;既使不是全部,也決定了大部分的美感條件。
◎他們對於自然的尊重是一種將形式意識一致性的減少,強調自然的效果和地點位置的優勢,有若印象派畫家的工作一般。

小結
◎當藝術家們正在興起反畫廊制度的熱潮時,地景藝術家的創作是寓喻性的涉及大地肯定的、羅曼蒂克的價值。
◎在藝術作品裡強調與自然的交互作用和突出性,這比是否以大地為媒才或作品以及是否呈現在大地上來得重要。
◎從1960年晚期,藝術家就已在大地創作藝術,有些作品是朝生暮死;有些則是永久性的。有些被建立在城市或半城市中;有些則被建立在殘存的工業廢棄區,在私人的土地上,或是許多不同形的鄉間村落。甚至有些作品被紀錄成文件檔案,而這些文件式的殘餘物就是作品,而這些全部都是地景藝術。

參考文獻
Alan Sonfist 編,李美蓉譯,1991,地景藝術,台北市,遠流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Land Art ( Part II)

去年12月時
我曾對地景藝術做了一些資料搜尋
今年,去了一趟大甲的海邊
看見漂流木及一堆石頭、貝殼後
正鼎跟我和趙老師又討論起地景藝術這玩意
於是我便想更深入的了解地景藝術
再度追起地景藝術的脈絡及其在台灣現在的發展狀況

今天~~充分運用網路的便利及快捷
有了新的資訊
在大陸的Hudong互動百科中提到,Earth Art 除了翻成地景藝術,又稱為土方工程。
『是指藝術家以大自然作為創造媒體,把藝術與大自然有機的結合,創造出一種富有藝術整體性、情景的視覺化藝術形式。
大地藝術,是“由極少主義藝術的簡單,無細節形式發展而來的。大地藝術家主張返回自然,以大地作為藝術創作的對象。他們或在廣袤的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填海,或壘築堤岸,活潑濺色遍染荒山。由於大地藝術家常以挖掘填湮工程形式出現故又有土工方程或地景藝術之稱。”首次“在地作品藝術展”於1968年在美國紐約的杜旺畫廊舉行。由此宣告了一種新的現代藝術形態——大地藝術的出現。
大地藝術可以說是中國莊子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具體實踐物。大地藝術家認為,藝術與生活、藝術與自然應該沒有森嚴的界線。在人類的生活時空中,應處處存在著藝術。大地藝術可以看成是室內裝飾作品向戶外發展的結果,最早的樣式可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英國斯通亨治圓形石柱。大地藝術的作品都十分關作品的“場所感”,即作品與環境有機結合,通過設計來加強或削弱基地本身的如地形、地質,季節變化等特性,從而引導人們更為深入地感受自然。

而國內目前在地景藝術上的發展
我找了澎湖縣政府文化局自2001年~2007年舉辦過6屆國際地景藝術節
在下述網址連結中能找到活動紀錄:
http://www.phhcc.gov.tw/06_main/landscape/index.asp
只是我發現,這些作品有些屬於較廣義的地景藝術,有些則跟我概念中的地景藝術較為相似,屬於較窄義的Land Art
另外,在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http://140.109.18.199/index.jsp)內,於搜尋列打上地景藝術,便會發現有些老師亦把地景藝術拿來當成教學內容,鼓勵孩子們運用自然素材創造作品,相當有趣,也讓孩子學習與自然共生。